(British Chapter) London: Clear the Fog and Witness the Sunset.

公元四十三年,罗马人克不列颠,于泰晤士水之滨置邑,名“伦蒂尼姆”(Londinium),取河经流之义也。自十二世纪以降,伦敦(London)遂为英格兰王国之都会。迨至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于英伦,伦敦乃先于天下,成工业化、都市化之嬗变。然大英帝国崩析之后,伦敦之盛景渐受其殃。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源于英格兰西南之域,横贯伦敦及滨涯十数城邑,至伦敦下流而入北海。此英格兰之巨川,亦不列颠次之长河也。滨涯胜迹颇多,百年古建筑岿然屹立,激发无数文人墨客之创作灵感,人皆称其为英伦之母河焉。

伦敦眼(The London Eye)立于泰晤士水之涯,乃世间初构、迄于乙酉岁(2005年)尚为至巨之观景转轮也。伦敦眼于己卯岁(1999年)杪启户,通体高一百三十五米(四百四十三英尺),设乘厢三十二,循行一周需时三刻。乘者可登伦敦眼而凌太虚,俯察伦敦之盛景焉。

伊丽莎白塔(the Elizabeth Tower),俗谓大本钟(Big Ben),坐落于泰晤士水之滨,乃联合王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之附属钟塔也。其依维多利亚哥特之式而筑,耸立于议会大厦之东隅,高逾九十五米之钟楼之上。钟面之表盘,嵌于二十三英尺径之铁框之中,缀以猫眼石三百一十二枚,宛若彩窗之丽。表盘四围,以鎏金饰之,每至正时则鸣,以报辰刻焉。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乃大不列颠君主临御伦敦之寝殿及理政之所,亦国家庆典、王室迎宾之重地也。庚戌岁(1703年),白金汉公爵约翰·谢菲尔德构大廨于此。迨维多利亚女王登极,白金汉宫遂为英王正位之居。今此宫启扉以飨游人,每日昧爽,禁卫换防之仪赫然举行,诚英国王室文化之盛观也。

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乃为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之丰功而建者也,其寰中耸立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之纪功碑暨铜像焉。海军拱门(Admiralty Arch)立广场之西南隅,爱德华七世为追思其母维多利亚女王而筑此门,于拱门之楣枋,镌拉丁文铭辞曰:“爱德华七世御宇十稔之际,臣民于一千九百十年献此于维多利亚女王。”

唐宁街十号(10 Downing Street),踞于威斯敏斯特特区白厅之侧,乃乔治亚式之构也。依古制,唐宁街十号本首相兼财政大臣之邸,然自首相独任其职,遂成今人所识之英国首相府第。其门以朴质之黑木为之,上镌白字“$10$”,为众所共知之标识焉。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肇建于一七五三年,乃寰宇间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之综合性博物馆,亦举世最负盛名、体量最为庞巨之博物馆之一也。此馆庋藏天下诸多奇珍异宝及诸多伟硕科学家之手泽遗篇,藏品之富、品类之繁,举世博物馆罕有其匹。大英博物馆所藏逾八百万件。以庋藏之地有限,$99\%$藏品未得公之于众。

福尔摩斯博物馆(Sherlock Holmes Museum),乃位于大不列颠伦敦贝克街(Baker St221b之博物馆也。此地本属虚构之址,柯南道尔于其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设此为夏洛克·福尔摩斯之宅邸及侦探事务所之所在焉。福尔摩斯博物馆之内,布置陈设皆依小说所述之情节为据,益增其旧居之真切感焉。

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乃一八五二年启用之巨埠铁路终站,踞于伦敦城中王十字之域。“国王十字”之名,意在追念英王乔治四世焉。站台,列于王十字车站第九站台与第十站台间之第三柱侧,岁岁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由此启程。

牛津街(Oxford St.),乃黎庶之阛阓也,货殖丰盈。此街为伦敦冠首之贾衢,长一英里有奇,两厢多列十八世纪末叶之华构。逾三百家之寰宇名肆及宏肆商场咸集于此焉。

Berners Tavern乃伦敦之餐肆也,其庀饰之风,饶有古典艺术之韵致焉。壁间悬巴洛克式画框所嵌之画作,凡二百余幅,蔚为大观,乃此肆最彰之饰也。吧台之后,有巨樽柜岿然矗立。屋宇之顶及四壁,饰以白浮雕及精巧之藻井,令人目遇与口福皆得双重之怡悦焉。

Burger and Lobster乃专鬻龙虾与汉堡之连肆食肆也,于伦敦设数处分店。其龙虾之肉,甘美鲜腴,入味至深;汉堡则量丰而足,肉厚难以一啖尽之;其薯条亦甚佳妙焉。

Nando’s乃专鬻炙鸡之连肆食肆也,于英伦之地,随处可见,人皆趋之,极得众望。其炙鸡风味各殊,食之甚惬人意,或可品其本味,或可选酱佐之。Peri Peri,此肆最具特色之鸡馔也,以红椒、大蒜、生姜、柠檬汁诸般调料合烹而成,入口酸辣相济,别具风味焉。

杰之曰,昔者日不落帝国之赫赫威名,耀于寰宇,其霸权之盛,如日之方中,然时移世易,盛景不再,霸业已随逝水而东流矣。伦敦之史,岂独一城之兴替记哉?实乃人类文明演进之缩影也。其间战乱频仍,干戈扰攘,生灵涂炭;亦有和平之世,海晏河清,万民乐业。繁华之景,如繁花着锦;衰败之象,似大厦将倾。

吾辈观此兴衰荣辱,当思历史如川,奔腾向前,不可复返。于往昔之战乱与和平、繁荣与衰败之中,可鉴往知来,汲取经验教训。当明察时势之变,顺应历史之潮,以善处当下,巧谋未来。如此,方不负此历史之厚赐,于人生之途,行稳致远,于文明之进,有所裨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