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Review of ``Deadpool & Wolverine’’: A New Explanation for Multiverse.
在MCU的多元宇宙叙事逐渐陷入套路化之际,《死侍与金刚狼》以惊人的创意重新定义了平行世界的逻辑——每个宇宙并非随机存在,而是围绕一个”锚定之人”(Anchor Being)展开。这一设定颠覆了传统多元宇宙的”无限可能性”理论,转而提出:每个世界的时间线始于”主角”被关注的那一刻,终于其命运的终结。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场佣兵与变种人的疯狂冒险,更是一次关于身份、宿命与自由意志的哲学思辨。
⚪ 锚定之人:多元宇宙新范式
在《死侍与金刚狼》中,多元宇宙不再是简单的平行现实堆砌,而是由无数个以特定角色为核心的叙事宇宙构成。死侍因意外获得”悖论装置”而发现,每个宇宙都有一个”锚定之人”,这个角色的存在决定了该宇宙的存续时间。例如,在福克斯X战警宇宙中,金刚狼就是锚定之人,他的故事从《X战警》开始,至《金刚狼3》结束。而一旦锚定之人死亡或消失,该宇宙便会崩塌,被时间变异管理局(TVA)流放至”虚无之地”。
这一设定极具颠覆性,它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多元宇宙中找到以自己为主角的世界。死侍在电影中穿越多个宇宙,遇见了不同版本的金刚狼——包括酗酒颓废的”最差金刚狼”、漫画经典造型的棕色战服金刚狼,甚至亨利·卡维尔饰演的变体。这些变体并非简单的客串,而是各自宇宙的”主角”,他们的故事独立存在,却又因死侍的介入而短暂交汇。
⚪ 替代者:死侍的自我救赎
死侍在本片中的核心动机,是寻找一个能替代自己宇宙中已故金刚狼的”锚定存在”。他的宇宙因洛根之死而濒临崩溃,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另一个金刚狼变体来维系时间线的稳定。这一情节不仅推动了剧情,更隐喻了人类对”替代性存在”的永恒焦虑——我们是否只是某个更完美版本的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否真正取代他人,或成为他人的救赎?
电影中最震撼的段落,是死侍穿梭于不同宇宙,目睹各种金刚狼的命运。有的英勇战死,有的孤独终老,有的甚至堕落为杀手。这些变体并非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因不同选择而走向迥异人生的个体。”锚定之人”的设定,本质上是对”命运是否注定”的终极拷问——如果每个宇宙的故事都围绕一个主角展开,那么其他人的存在是否只是陪衬?
⚪ 反抗军:失败者的自我证明
电影的另一条重要线索是”反抗军”的登场——一群来自被遗忘宇宙的角色,包括刀锋战士、艾丽卡、牌皇和劳拉(X-23)。他们所在的宇宙因锚定之人的消亡而被TVA判定为”冗余时间线”,成为多元宇宙的弃儿。然而,这些角色拒绝接受被抹除的命运,选择帮助死侍和金刚狼对抗TVA的统治。
这一设定极具深意。反抗军成员象征了所有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失败者”——他们来自被腰斩的剧集(如《艾丽卡》)、被遗忘的电影(如《牌皇》),或是被重启的系列(如福克斯X战警宇宙)。电影并未嘲笑他们的”过气”,而是赋予他们最后一次证明自我价值的机会。正如劳拉对颓废金刚狼的激励:”即使世界忘了我们,我们仍能选择战斗。”
⚪ 尾声:多元宇宙的终极矛盾
《死侍与金刚狼》最深刻的冲突是两种宇宙观的交锋:TVA的宿命论指出时间线必须遵循”神圣剧本”,任何偏离都将被裁剪;而死侍的自由意志论则表示每个角色都有权改写自己的结局,即使这意味着打破既定规则。死侍和金刚狼拒绝接受”锚定之人”的宿命,选择联手摧毁TVA的时间控制装置。这一举动不仅解放了所有冗余时间线,更宣告了多元宇宙的真正意义——不是让角色困在既定叙事中,而是赋予他们重新定义自我的权力。
死侍站在时间尽头的废墟上,望向无数新生的时间线。他没有成为新的”神圣时间线”的掌控者,而是选择让所有宇宙自由发展。这一结局超越了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二元对立,提出了一种更包容的多元宇宙观:没有谁的故事比他人更重要,每个生命都是自己宇宙的”锚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