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longjiang Chapter) Harbin: Ice and Snow World.

哈尔滨者,北疆之巨邑也。其地濒松花江,冬时冰结逾三月,故世人号曰“冰城”。哈尔滨之地势,东高而西下,域内平原广袤,无崇山峻岭,夏时短而凉,冬时长且寒。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哈尔滨之地属吉林将军所辖阿勒楚喀副都统治之,汉俗称“哈拉滨”,后乃称“哈尔滨”。

中央大街乃亚洲之最长、华夏之最早步行街也。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旧名“中国大街”,本为外商营贾之通衢。其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迄经纬街,筑有欧式及仿欧式之厦宇凡七十一栋,聚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诸风格之欧式市级保护建筑十三处焉。

圣·索菲亚教堂乃远东之域最大东正教堂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侵入哈尔滨。越四载,为安远离乡土之军心,乃兴工建全木结构之随军教堂。后屡经重建,终成清水红砖、绿顶之拜占庭式建筑。教堂循希腊十字平面布局,其形略近正方。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者,乃哈尔滨近代发展之际,历史最为悠久之域也,亦为哈尔滨民族工商业之滥觞地。其街区之内,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林立,乃国内现存面积最广、保存最为完整之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也。

巴洛克建筑起于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世,为一种建筑之风格也。“中华巴洛克”者,乃中国化之巴洛克建筑也。其主要特点:建筑临街之侧立面,具巴洛克之风格;而局部装饰之图案,则取诸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之元素;立面背后之空间,则典型中国四合院之制也。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创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乃中东铁路沿线首座逾千米之铁路桥也。其桥南启斯大林公园,北迄太阳岛,全长一千二十七点二米。桥架之上,悬“松花江”巨字牌,乃一九七一年所设,为前哈铁工务段劳动安全保护员马骏翁所题。

铁锅炖源于闯关东之世,乃杂烩而成之肴馔也。其法多用灶台与大铁锅,投鸡、鹅、鱼、排骨诸物中之一二为主料,复益以他蔬为佐,先以旺火热之,继以微火慢炖,终以旺火收汁。主食可于锅缘贴金黄玉米饼一圈,或于其上蒸小花卷一屉。

哈尔滨红肠本出于东欧立陶宛之域。及中东铁路既筑,沙俄携之入华。红肠以色若赤焰而得名,乃以猪肉、淀粉、大蒜诸材精制而成之肠类食品也。其用传统原木熏制之法,味咸淡得中,油润而不腻口。

公元1999年,值新世纪将至,联合国欲以电视实况播送诸国庆典之盛。历多番遴选,哈尔滨以冰雪之特色,代中华而赴全球电视实况播送之千年庆典。为迎此盛事,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议决,于松花江心之沙滩,新筑一大型冰雪主题游乐园,名曰“冰雪大世界”,以冰雪艺术之形,彰哈尔滨市独特之城风。

冰雪大世界者,寰宇间冰雪主题之乐园最巨者也。第二十五届冰雪大世界,以“龙腾冰雪,逐梦亚冬”为题。其主塔“冰雪之冠”,高四十三丈,雄踞园区宏阔之中轴线,用冰凡一万三千立方,秉持传承、创新、发展之理念,彰龙江腾骧、振兴之志。

杰之曰,城如人,各有其性。哈尔滨之性,殆类其冬——外冷而内温。此城之史,不过百载,然已饱经风霜。中东铁路之汽笛,尝唤此荒滩而醒;犹太人之琴韵,尝萦此间而荡;俄侨之炉香,尝飘于街巷之上。此城之性,游于寒暖之交,犹中央大街巴洛克建筑檐下之冰棱——既锐且脆,既冷而耀日之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