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Chapter) Guangzhou: Five Goats Holding Ears of Corn, Long-Lasting Cantonese Charm.
广州处珠三角之腹,临南海之滨,世称“中国南大门”,乃海上丝路之始。建城迄今二千二百余载矣。昔传周时,有五仙骑五羊而至,遗以嘉穗,祝曰:“愿此土永无饥馑。”自唐以降,“羊城”遂为广州之别号。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岭南,置郡番禺,首任郡尉任嚣,此乃广州行政建制之肇端也。
广州塔塔身高四百五十四米,桅杆立百四十六米,合六百米,冠绝天下,为寰宇至高之广播电视观光塔也。其塔体峻拔,基呈椭圆之形。形制简雅,廓影昭然,盘桓而上,上敛下丰,双椭相旋,束于纤腰,若美人款摆,故得“小蛮腰”之号。
西关永庆坊,居广州之西南,昔为都会繁华之枢。此地乃西关故址,颇具粤都人文之胜,骑楼连甍,保存完缮,民国楼宇,中西合璧。兼聚西关风物、骑楼筑艺、岭南曲韵,诚为南粤文化精粹之所也。
李小龙祖居,居广州荔湾区永庆一巷十三号,乃典型西关大屋。其父李海泉尝居此十余载。始建于民国,制为一正一偏,深三进,广约二百零七平方米。入正门,则见“戏武世家”匾悬于正厅,乃家议宾接之所也。
越秀公园,穗城古苑也,亦为粤地至大之综苑。民国间,孙文倡建越秀山为大圃,及广州光复,其志乃遂。山名之由,盖因西汉南越王赵佗尝筑”朝汉台”于此。今有五羊石像,巍然立于园中木壳岗。
南越王博物院者,乃依南越国重器遗迹而建之宏阔遗址博物馆也。载岭南两千余载之文脉,实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之明证。其墓者,西汉南越国诸侯王陵也。
中山纪念堂,建于孙文总统府故址,乃穗民与海外侨胞集资所筑,以志中山先生。民国十八年始建,民国二十一年告竣。其主体为八隅宫殿式,穹顶覆宝蓝琉璃瓦,凡四重檐,飞甍反宇。堂内无柱,穹隆宏敞,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沙面,古称”拾翠洲”,初为渔户所聚,乃通商御侮之要冲。咸丰年间,英法联军之役后,始辟为租界,四围水隔,自成一方。其格局呈”三横五纵”之势,列国领事馆林立,欧式楼宇栉比,实为羊城最具异域风采之所在。
圣心大教堂,俗称”石室”,建于清光绪戊子年(1888年)。其堂峻拔雄峙,内宇深邃,细作精妙。危塔凌霄,巨柱如束,尖拱穹顶,绮窗雕棂,尤称奇绝。此乃南洋唯一以花岗岩垒砌、保存完缮之哥特式圣堂,亦为寰宇四大全石构哥特教堂之一。
陈家祠堂,亦称”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癸巳年(1893年),乃现存广府传统营造之巨构也。此祠集岭南建筑装饰之大成,凡堂院廊庑、户牖栏壁、栋梁脊饰,尽显”三雕二塑一铸一画”之绝艺——木琢、砖镂、石镌、陶塑、灰塑、铜铁铸、彩绘壁画诸技,皆巧夺天工,精妙绝伦。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旧称红花岗,昔为国民党戕害革命志士之所。双阙石壁镌周总理手书八字。陵内有穹窿巨冢,合葬烈士遗骸,冢门刻朱总司令题”广州公社之墓”。冢前立碑,高四十五米,状若握枪,取”枪杆里出政权”之义。园中又有董必武题”血祭轩辕亭”。
广州之馔,粤菜之宗也。肇自中原,博采众长,烹技多变。其道尚清而不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腻而不浊。素有”五滋”之论:曰香、曰松、曰软、曰肥、曰浓;”六味”之说:曰酸、曰甜、曰苦、曰辣、曰咸、曰鲜。
点都德者,旧名德香楼也。初,龙归柏塘沈绍清于民国廿二年(1933年)创于龙归镇。沈氏三代经营,薪火相传,今为羊城老字号,已成岭南饮食之翘楚。
陶陶居者,粤中老字号也。初为西关霜华书院,光绪六年(1880年)易为”葡萄居”,专营苏肴茗市。后陈氏主之,更名”陶陶居”。今为羊城茶楼之翘楚,声名远播。
杰之曰,粤都之胜,非独骑楼烟火、早茶百味,尤在其襟怀四海——自海上丝路帆影幢幢,至广交会商贾辐辏;自辛亥惊雷破晓,至改革春潮涌动。斯城屡开风气之先,史笔为证。其伟也,在容变纳新以为本,务实致远以为纲,使寻常岁月,蕴无穷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