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Review of ``She-Hulk’’: When Superheroes Return to Everyday Life.
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故事往往围绕拯救世界展开,但《律师女浩克》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它让超能力回归现实,探讨一位女性如何在获得超凡力量后,依然坚持自己的职业与生活。这部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起源故事,而是一部融合律政喜剧、女性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另类作品。尽管评价两极分化,但它的实验性叙事和性别议题的探讨,使其成为MCU中一部值得深思的剧集。
女浩克珍妮弗·华特斯(Jennifer Walters)并非典型的超级英雄。她不像表哥布鲁斯·班纳那样需要与“另一个自我”搏斗,也不像钢铁侠或美国队长那样肩负拯救世界的使命。相反,她在意外获得浩克之力后,最关心的是如何继续自己的律师事业,如何在法庭上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而非单纯依赖暴力解决问题。
这种设定让《律师女浩克》显得格外特别。剧集的核心冲突并非来自某个毁灭世界的反派,而是来自职场歧视、性别偏见以及珍妮弗如何在“普通律师”和“超级英雄”两种身份之间寻找平衡。例如,她在法庭上因变身女浩克而被质疑专业性,又因拒绝使用暴力而被指责“不够英雄”。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女性在职场和公众形象上的双重标准。
尽管宣传上强调“律政喜剧”的定位,但《律师女浩克》的法庭戏份并不算严谨,案件也大多围绕超人类法律纠纷展开,缺乏传统律政剧的深度。然而,它的喜剧元素和女性视角却成为亮点。珍妮弗的“打破第四面墙”设定(直接对观众吐槽)让剧集充满自嘲与幽默,而她对男性凝视的反击(如调侃美国队长的传闻)则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律师女浩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元叙事尝试。在最后一集中,眼见剧情由糟糕变得难以理解,女浩克在摧毁抑制器后打破第四面墙跳出Disney+系统,并在《漫威影业:集结》中与剧集的制作团队对质。她其后遇到了负责决策所有漫威电影宇宙故事情节的人工智能凯文(K.E.V.I.N.),并说服他重写本集的情节。这一桥段不仅是对漫威公式化叙事的讽刺,也暗示了创作者对超级英雄类型局限的反思。
《律师女浩克》或许不是漫威最成功的剧集,但它却是最勇敢的尝试之一。它挑战了“超级英雄必须拯救世界”的叙事惯性,转而关注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当女性获得力量后,她是否必须按照既定的英雄模板生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珍妮弗最终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定义“英雄”——不是靠拳头,而是靠法律与智慧。
这部剧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完美,而在于它敢于打破框架,让超级英雄回归“人”的视角。在MCU逐渐陷入套路化的今天,《律师女浩克》的尝试,无论成败,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