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Review of ``Eternals’’: Does God Love Human?

《永恒族》试图在超级英雄的框架下探讨一个更宏大的命题——神性与人性的碰撞、文明演进的代价,以及“爱”这一情感的真正意义。影片以一群被天神族创造、守护地球数千年的永恒族为视角,跨越七千年历史,审视人类文明的兴衰。然而尽管在视觉风格和叙事野心上有突破,本作却在角色塑造与主题表达上陷入混乱,最终呈现出一场关于“神是否爱世人”的模糊辩论。

⚪ 神的傲慢

永恒族被设定为近乎神明的存在,他们拥有超凡的力量、不朽的生命,以及干预人类历史的使命。然而影片的核心矛盾在于:他们究竟是人类的守护者,还是天神族意志的执行者?

永恒族禁止向人类传授先进科技,理由是“人类需要自然成长”。然而这种“保护”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驯化,仿佛人类只是天神族实验中的小白鼠。他们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暴行——战争、屠杀、奴役——却仅在变异族出现时才出手干预。广岛核爆后,法斯托斯跪地痛哭,自责“科技助长了人类的恶”,这种选择性共情暴露了永恒族对人类的爱并非无差别,而是带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当天神族的真实目的(“神现”需牺牲地球生命)揭晓时,永恒族选择反抗。但他们的动机并非纯粹为了人类,而是出于对自身使命的幻灭。瑟西的“人类值得拯救”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而非基于对人类本质的深刻理解。这些矛盾让永恒族的“爱”显得虚伪而傲慢。他们爱的是自己想象中的“理想人类”,而非真实、复杂、充满缺陷的人类本身。

⚪ 人的微光

尽管永恒族对人类的感情充满矛盾,影片仍试图展现人性的闪光点,以证明“人类值得被拯救”。通过历史闪回(古巴比伦、文艺复兴等)展现人类在战争、灾难后的重建能力,暗示文明的火种不会轻易熄灭。梅丽娜为保护人类而战死、法斯托斯最终选择相信人类的可能性,这些角色的抉择试图证明“爱”可以超越使命。

瑟西与伊卡里斯的爱情、永恒族之间的羁绊,都被塑造成比天神族的宏大计划更珍贵的东西。“爱”不是抽象的使命,而是具体的联结。然而,这些“人性光辉”的展现过于理想化,甚至带有好莱坞式的浪漫滤镜。影片回避了更尖锐的问题:如果人类真的如此值得被爱,为何永恒族在七千年里从未真正融入他们?

⚪ 政治正确的神

《永恒族》在角色设定上极力迎合当代政治正确——黑人科学家、聋哑超级英雄、同性恋伴侣、多元族裔团队——这本可成为丰富叙事的元素,但影片却仅将其作为标签,未能深入探讨这些身份背后的故事。

作为黑人永恒族,法斯托斯对广岛核爆的悲痛本可深入探讨科技伦理,但影片仅用一场哭戏草草带过,未能真正挖掘其哲学意义;此外法斯托斯与同性恋丈夫的互动被压缩成背景点缀,未能对主线剧情产生实质影响。漫威首位“聋哑超级英雄”马卡里除了使用手语外,几乎没有其他刻画,她的能力(超级速度)与残疾毫无关联,使得这一设定更像商业噱头而非真诚的表达。

这些处理让影片的“多样性”显得浮于表面,仿佛“政治正确”本身就是一种“神爱世人”的证明,而非真正深入人类的具体苦难与喜悦。

⚪ 结语:人不必求神爱

《永恒族》最终未能回答“神是否爱世人”,因为它混淆了“爱”与“使命”、“共情”与“控制”。永恒族对人类的感情,更像是一种自我满足的道德表演,而非无条件的接纳。

但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有误。人类不需要神的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文明的存续不依赖永恒族的干预,而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创造还是毁灭,团结还是分裂,爱还是恨。神或许不懂爱,但人类仍在学习如何去爱。而这份不完美,正是我们最珍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