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对抗域适应(ADA)应用于微多普勒人类活动分类.

监督学习算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且较难泛化到新的环境中。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微多普勒信号进行人类活动分类的域适应方法,主要关注从仿真到真实世界的域适应。首先使用运动捕捉(MOCAP)数据库生成模拟的微多普勒数据,用于训练卷积神经网络。然后引入一个域判别器处理卷积网络的特征提取部分,用于区别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通过对抗训练,将在仿真数据中训练的卷积网络推广到真实数据中,并在微多普勒分类中的准确率超过现有的方法。

微多普勒效应(micro-Doppler effect)是使用雷达识别人类行为的基础。微多普勒效应是指对返回的雷达信号进行附加调频,产生关于目标体的多普勒频率的侧频带。对于不同的人类活动,四肢的运动会产生视觉上容易区分的微多普勒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实现不同人类活动的分类。

1. Method

记源域$D_s$中的源数据集为\(X_s=\{ (x_i,y_i),i=1,...,n \}\),目标域$D_s$中的目标数据集为\(X_t=\{ x_j,j=1,...,m \}\)。域适应问题的关键在于源域和目标域的域分布偏差(domain distribution bias),通过引入对抗训练使得学习到的特征具有类别区分性(category discriminative)领域不变性(domain invariant)

\[L_{\text{task}}(f_s,X_s,Y_s) = -E_{(x_s,y_s)~(X_s,Y_s)} \sum_{k=1}^{K} \Bbb{I}_{[k=y_s]}log(\sigma (f_s^{(k)}(x_s)))\] \[L_{\text{advD}}(X_s,X_t,M_s,M_t) = -E_{x_s~X_s}[logD(M_s(x_s))] - -E_{x_t~X_t}[log(1-D(M_t(x_t)))]\] \[L_{\text{advM}}(X_t,M_t,D) = -E_{x_t~X_t}[logD(M_t(x_t))]\]

整体模型流程如下图所示。

2. Experiment

雷达使用中心频率$4.3$GHz,带宽$1.5$GHz,数据集包含$6$种动作。不同方法的准确率如下:

通过t-SNE可视化,在应用域适应前,源数据和目标数据对应的卷积网络输出特征分布是不同的;在应用域适应后,源数据和目标数据对应的输出特征分布具有高度的重合性,说明网络能够提取域不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