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quivalent Problem of Cube Resistance.

大多数朋友们都听说过“电阻”这一元件。电阻作为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在电路分析中为了简化问题,对于许多电阻串并联组成的复杂无源网络,我们总希望将其在端口等效成一个电阻。

我在学习电路分析时,曾遇到过一个立方体电阻的等效问题:

如下图所示的3维立方体,每条边都是$1Ω$的电阻,问立方体对角线两个端点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多少?

第一次考虑这种问题会非常棘手,但是图中的电阻标有不同的颜色,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提示。事实上这个立方体电路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假设电流I从a流入,从b流出,由对称性流进黄色电阻的三个电流应该相等,都为I/3。因此cde三点应该是等电势点。所谓等电势点可以将其连接起来而不会扰乱原来的系统。

从这种思路出发,我们可以得到所有的等势点集合:\(\{cde\}, \{fgh\}\);用线将等势点连接顺便改画电路图如下:

即连接等势点之后,电路可以分成几组相同电路的并联,且组与组之间是串联。根据简单的电阻串并联知识,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这个网络的等效电阻是:

\[\frac{1}{3}+\frac{1}{6}+\frac{1}{3}=\frac{5}{6} \Omega\]

这道题目到这里就算解决了,但是题目带给我们的乐趣远不止此;我们不妨把问题抽象成一般形式:对于一个n维立方体,仍假设该立方体每条边上都有$1Ω$的电阻,可不可以求得其对角线的等效电阻呢?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我们先做一个超酷的事:来想象一个4维的立方体。

我们从最简单的考虑:一个1维的立方体就是简单的一个电阻,它的总电阻就是它本身。

2维的立方体是一个正方形,四条边分别有四个电阻,对于一条对角线,其每一个端点分出2个电阻,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2维立方体可以看做1维立方体在第二个维度上用1维立方体并联取代;通俗的理解,是将两个1维立方体“并联”起来,这里的并联是指把两个立方体的的每个顶点用一条边连接,故2维立方体共有1+1+2=4条边(1维立方体边数+1维立方体边数+1维立方体顶点数),按照等势点的思想考虑,其总电阻是:

\[\frac{1}{2}+\frac{1}{2}=1 \Omega\]

3维的立方体正如问题开始时所描述的,对于一条对角线,其每一个端点分出3个电阻,同样的,如果我们将两个2维立方体并联,将它们的每个顶点用一条边连接,便可以得到3维立方体。

那么4维的立方体会是什么样子呢?理论上它应该具有12+12+8=32条边,每4个边汇聚成1个顶点,如果我们画出两个3维的立方体,并将其顶点连接,便可以构思出所谓的4维立方体了:

那么这种立方体的等效电阻如何计算呢?

取其中的一条对角线ab(为什么ab是对角线的两端点?请读者思考),我们注意到有四条线是从任意一个顶点分出,且他们的端点是等势点;对角线的另一端也是一样。从一个等势面到另一个等势面的最短路径为通过剩下24个电阻中的任意两个电阻;这意味着24个电阻的内点也是等势点,即两组12个电阻是并联的,两个组是串联连接的。所以等效电阻计算为:

\[\frac{1}{4}+\frac{1}{12}+\frac{1}{12}+\frac{1}{4}=\frac{2}{3} \Omega\]

下面让我们寻找这个问题的规律性。在用等势点的思想解决立方体等效电阻时,我们首先将电路等效成若干个模块的串联,每个模块中则是若干个电阻的并联。如果我们考虑等效电阻计算时各分数相加的分母,前四维立方体电阻的等效参数如下:

细心的读者可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如果每一排除以排数n的话,刚好得到的数列呈如下形式:

这便是著名的杨辉三角形,也叫帕斯卡三角形(Pascal’s triangle)。该三角形中第$n$排的数是$(a+b)^n$二项式展开的系数。按此规律,对于一个$n$维立方体,设每边的体电阻为$1Ω$,则该立方体对角线等效电阻为:

\[R_n = \frac{1}{n}\sum_{i=0}^{n-1}\frac{1}{C_{n-1}^i}\]

其中$R_n$表示$n$维立方体的对角线等效电阻,$C$是组合数。